.

  從天下為公,到堯舜治國方略 摘要索引  
                  

        1. 論治國,都會看堯舜時代《禮運大同篇》

        2. 天下為公,是中國偉大的發現

        3. 看 孔孟、中庸、尚書 談堯舜

        4. 堯傳舜,舜傳禹的 治國方略  允執厥中

        5. 白話文完整解釋。聖經證實

        6. 萬章問孟子,堯以天下與舜

        7. 大禹很好,也禪讓。但禪讓制度還是終止了

        8. 附錄:看 康熙、雍正、乾隆 盛世


     



.
   堯舜的治國大道 摘要說明)




  論 治國,都會看 堯舜的時代

  孔子感嘆沒跟上 堯舜時代 (大同時代)。夏商周到魯國,是禮義運作時代 (小康時代)
  大道運行、天下為公,是謂大同時代。行君臣家庭倫理禮制、天下為私,是謂小康

.

《禮記》‧《禮運》  
昔者仲尼與於蠟賓(參與為年終祭祀的助祭人),事畢,出遊於觀(望樓)之上,
喟然而嘆。仲尼之嘆,蓋嘆魯
(魯國)也。言偃在側,曰:君子何嘆?
孔子曰:大道之行也
(堯舜),與三代(夏、商 、周)之英,丘未之逮(沒趕上)也,而有志焉(心生嚮往)

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。選賢舉能,講信修睦,
(誠信和睦 須要歌頌,掛在嘴邊,用標語掛在路邊)(鼓勵不說謊不排斥不歧視)
故人不獨親其親,不獨子其子,使老有所終,壯有所用,幼有所長,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,男有分,女有歸。
(男有職份,女有夫家)(表示婦女產後不必上班,小孩可看到媽媽) (房租必須很便宜) (大量空屋若低價出租,就太棒了)
貨惡其棄於地也,不必藏於己
(大家惜福分享,不讓土產爛在地上,多多拿出來交易交換,就不必都堆藏在家裡)
;力惡其不出於身也,不必為己(願貢獻力量能力,不在意回報)(表示富足)
是故謀閉而不興,盜竊亂賊而不作,故外戶而不閉,是謂大同。

.

今大道既隱,天下為家。
各親其親,各子其子,貨力為己,大人世及(世襲)以為禮。城郭溝池以為固,禮義以為紀。以正君臣,以篤父子,以睦兄弟,以和夫婦,以設制度,以立田裡,以賢勇知,以功為己。
故謀用是作,而兵由此起
(奸詐之心由此產生,戰亂也由此興起)
禹、湯、文、武、成王、周公,由此其選也
(是遵行禮義之代表者)。此六君子者,未有不謹於禮者也。以著其義,以考其信(用來表揚考核信義),著有過(明指出過錯),刑仁(以仁愛謙讓為典型)講讓,示民有常(百姓有常規可循)
如有不由此者
(不遵行禮義者),在埶者去,眾以為殃(會被罷黜,視為禍害)(民眾會按禮義明辨是非),是謂小康。(現今歐美民眾會按禮義明辨是非?)


  .

  
.  
  天下為公,是中國偉大的發現
  早在堯舜已發現,天代表 上帝。 天子、天下 都屬蒼天

.


※ 聖經 實質證明 堯舜是對的;天代表 上帝。天是 上帝的座位【太 5:34】。
  天也是 坐在寶座上面的 上帝【太23:22】。
※ 中國人自古以天代表 上帝 (天子祭天。蒼天在上。老天有眼。天生我才必有用。
  老天爺報應不爽。惡人遭天譴)
明太祖把南京稱為 應天府。明成祖把北京稱為 順天府。滿清把瀋陽稱為 奉天府。都是天子,以天代表 上帝。
奉天承運;天子奉天命治理天下。
  《周禮 春官宗伯》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。《孔子家語》
萬物本於天

※ 昊天意為廣大的蒼天。唐宋天子祭天時使用 昊天上帝為上帝名。但,
  耶和華 才是上帝永遠的聖名。
※ 天也是宇宙。 科學家說宇宙包含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。
宇宙起源與秩序,唯看聖經創世紀
※ 中國古代賢人的宇宙觀:道家.文子.自然篇:
  老子曰;
往古來今謂之宙,四方上下謂之宇…。(蒼天 有著無始無終的年齡)
  .

    
.  看 孔孟、中庸、尚書 談堯舜
.
 
《孟子》‧《滕文公上》
孔子曰:『大哉,堯之為君!惟天為大,惟堯則之。蕩蕩乎民無能名焉!
君哉舜也!巍巍乎有天下而不與焉!』
堯舜之治天下,豈無所用其心哉?亦不用於耕耳。

【白話文】
孔子說:『堯真是偉大君王!惟尊天為大,堯一心傚法天道。堯德廣遠無以形容!
舜真是好君主!擁有天下,卻不去參與享受它,佔有它!』
(不與不相關不參與)
堯舜治理天下,難道不用心思嗎?只是不把這心思用於如何種地罷了。

《中庸》 子曰:舜其大知也與! 舜好問而好察邇言,隱惡而揚善,執其兩端,用其中於民。其斯以為舜乎!

【白話文】
孔子說:舜有大智慧啊! 他善問問題,善分析身邊親信之言。隱惡而揚善。掌握兩端的意見,用其中 (中庸) 於老百姓。所以他是舜啊!

《尚書‧堯典》堯允恭克讓。使親族和睦。分辨百官善惡。協和萬邦。眾民和睦。
《尚書‧舜典》舜在太廟接受禪讓。肆類於上帝。(肆:擺牲禮。肆類:祭天。)

 【參看>>> 舜典圖片 (古文字圖片) https://www.tpwesley.url.tw/picbottons/KingShunText.jpg

    
.   堯傳舜,舜傳禹的 治國方略:
.

.
 允執厥中 匾額,是清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,掛在北京故宮「中和殿」正中。


●堯傳位給舜:  
《倫語》.《堯曰》
堯曰:諮!爾舜!天之歷數在爾躬,允執其中。四海困窮,天祿永終。舜亦以命禹

【白話文】
堯説:“好!你這位舜!上天的大命已經落在你的身上了。持守公允(公平公義)執行中道吧!如果四海人民困窮,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會永遠終止。”
後來舜也這樣告誡過禹。
(解譯很難,因須包含 堯之意:你若做到 允執其中,四海 國家人民 就不會困窮)


●舜傳位給禹:  
《尚書》.《大禹謨》
皋陶矢厥謨,禹成厥功,帝舜申之。作《大禹》《皋陶謨》《益稷》。
‧‧‧‧‧帝曰:“來,禹!降水儆予,成允成功,惟汝賢。
‧‧‧‧‧,天之歷數在汝躬,汝終陟元後。
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
  (厥中也就是其中)
無稽之言勿聽,弗詢之謀勿庸。可愛非君?可畏非民?眾非元后,何戴?後非眾,罔與守邦?欽哉!慎乃有位,敬修其可願,四海困窮,天祿永終。惟口出好興戎,朕言不再。‧‧‧‧‧
(解譯很難,因須包含 堯舜之意:你若做到 允執其中,四海 國家人民 就不會困窮)

【白話文】
皋陶陳述他的謀略。大禹陳述他的功績,舜帝對他們的言論很重視。史官記錄寫了《大禹謨》《皋陶謨》和《益稷》。
‧‧‧‧‧帝舜曰:“來,禹!洪水警戒我的時候,你說到做到,完成治水的工作,只有你賢。
‧‧‧‧‧,上天的大命落到你的身上了,你終當升為大君。
人心詭詐,道心聲音微小,要精研要專一,持守公允(公平公義)執行中道中庸
無稽之言勿聽,獨斷的謀劃勿用。可愛的不是君主嗎?可畏的不是人民嗎?眾人除非大君,他們擁護什麼?君主除非眾人,沒有跟他守國的人。要恭敬啊!慎重對待你的大位,敬行人民可願的事。如果四海人民困窮,上天賜給你的祿位也就會永遠終止。只有口能説善言也能引起戰爭 (要慎言),我不再言。‧‧‧‧‧

.
.



白話文完整解釋:

●以上見到了; 舜帝 對於 允字,加以解釋,再交接給 禹帝
堯告訴 舜 要懂得 允執其中。(以免四海困窮…) 。經過幾十年,舜告訴禹,要懂得
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。(以免四海困窮…)。
雖然 舜對 允 字 詳加解釋 寫成的這 16 個字 治國方略,成為後世 所重視的教導,然而要完整解釋之,卻仍然很不容易。
(直到能用聖經來證實,真的不會四海困窮)

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
(以免四海困窮…)。
【白話文 完整解釋】你我都有私心私慾貪心詭詐,也都有道德良心,良心聲音微小。要精研忠於道德良心,持守公允(公平公義誠信)執行中道中庸。
(王要做到之,以免 四海困窮, 國家人民困窮… )


(人心:你我都有私心私慾貪心) (道心:你我都有上天給的道德良心)【羅2:14-15】
(允是信,也是義。允當,公允,公平公義誠信憐恤,都是上天道德良心所允許的)
(厥中:其中,其中道,其中庸。合情合理合法,不要極端行義過份【傳7:16】)   .

.


●按 堯、舜之意:君王若做到 允執厥中,國家人民 就不會 四海 困窮:
(中國離開 堯舜治國方略後也曾經歷 四海困窮。直到現今,天下為公大道行。)

聖經證實;公平公義(允;公允;包含公平公義)的司法,可以影響氣候環境(大山小山平安,甘霖滋潤田地)、人民(得享平安)
▆詩 72:1 上帝阿、求你將判斷
(判斷就是審判)的權柄賜給王、將公義賜給王的兒子。【註:審判權屬予君王。堯舜禹都執行審判。使民享平安,田地滋潤。】
▆詩 72:2 他
【註:君王】要按公義審判你的民、按公平審判你的困苦人。
▆詩 72:3 大山小山、都要因公義使民得享平安。
▆詩 72:4 他必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、拯救窮乏之輩、壓碎那欺壓人的。
▆詩 72:5 太陽還存、月亮還在、人要敬畏你、直到萬代。
▆詩 72:6 他必降臨、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、如甘霖滋潤田地。
【註:帝王執行公平公義的審判,民享平安,田地滋潤。也就不會 四海困窮
▆箴 14:34 公義使邦國高舉.罪惡是人民的羞辱。
▆箴 16:12 作惡為王所憎惡.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。
▆詩 85:10 慈愛和誠實、彼此相遇.公義和平安、彼此相親.
【註:上帝施慈愛給誠實人,不說謊的人,持守道德良心的人。(善有善報)】
▆詩 85:11 誠實從地而生、公義從天而現。
【註:公義來自蒼天,來自蒼天給人的道德良心。誠實,就是在持守道德良心】
▆詩 85:12 耶和華
必將好處賜給我們.我們的地、也要多出土產
【註:持守道德良心,會使地得祝福,多出土產。
君王如此,全國蒙福
(好王,當以介入審判為民伸冤,為最重要政務,可得民心和 蒼天上帝的心)

.
.

    

  
《孟子》‧《滕文公下》
堯舜既沒,聖人之道衰。暴君代作,壤宮室以為污池,民無所安息;棄田以為園囿,使民不得衣食。邪說暴行又作。園囿污地沛澤多,而禽獸至。
及紂之身,天下又大亂。周公相武王,誅紂、伐奄,三年討其君;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;滅國者五十;驅虎豹犀象而遠之。天下大悅。

【白話文】
「堯舜去世後,聖人之道就衰落了,暴君不斷出現,毀壞民宅來做深池,使民無處安居;破壞農田來做園林,使民不得衣食。邪說暴行又興起了,園林、池沼、草澤一多,禽獸也就隨之而來。
(註;禹是夏朝,夏桀暴君,被商湯放逐,開始商朝)
到了商紂時,天下又大亂。周公輔佐武王,殺紂王,討伐奄國,與暴君征戰三年,把飛廉趕到海邊殺了,滅了五十個國家,驅趕虎、豹、犀、象到遠方,天下的百姓十分喜悅。
  .

    

.
  萬章問孟子說:帝堯將天下給舜,有這件事嗎?
  孟子說:天子不能將天下給人,是上天給的。
.

  
《孟子》‧《萬章上》
萬章曰:「堯以天下與舜,有諸?」
孟子曰:「
否,天子不能以天下與人。
「然則舜有天下也,孰與之?」曰:「天與之。」
「天與之者,諄諄然命之乎?」曰:「否,天不言,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。」
曰:「以行與事示之者,如之何?」

曰:「天子能薦人於天,不能使天與之天下;
 諸侯能薦人於天子,不能使天子與之諸侯;
 大夫能薦人於諸侯,不能使諸侯與之大夫。
 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,暴之於民而民受之。
 故曰:天不言,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。」‧‧‧‧‧(原文略)。
《泰誓》曰:『
天視自我民視,天聽自我民聽』,此之謂也。」

【白話文】
萬章問孟子說:「
帝堯將天下給舜,有這件事嗎?」
孟子說:「
不是他給的。天子不能將天下給人。」
萬章說:「那麼舜有天下,是誰給他的呢?」孟子說:「上天給他的。」
萬章再問:「上天給他時,是不是很仔細地交代給他的呢?」孟子說:「不是的,天不說話,只是就舜自身的德行和當時的環境表示將天下給他罷了。」
萬章說:「就舜自身的德行和當時的環境表現出給他天下,這怎麼說呢?」

孟子說:「天子可以推薦賢人給上天,卻不能使上天一定賜給他天下;
 諸侯可以推薦賢人給天子,卻不能使天子一定賜給他諸侯做;
 大夫可以推薦賢人給諸侯,卻不能使諸侯一定賜給他大夫做。
 從前堯舉薦舜給上天,而上天接受了;宣示他於人民面前,而人民也接受他了。
 所以說:『天不說話,只是就他自身的德行和當時的環境表示出將天下給他罷了。』」

萬章說:「請問『將舜舉薦給上天,而上天接受了他;宣示於人民,而人民接受他。』這又是怎麼說的呢?」孟子說:「讓他主持祭祀,而百神都來享受他的祭祀(基督教只敬拜獨一真神),這就是上天接受他;讓他總理政事,而政事都很妥善,百姓也都安心信服,這是人民接受他;上天給他,人民給他。
所以說:『天子不能將天下給人。』
舜輔佐堯治理天下二十八年之久,這不是人力所能做得到的,這是天意啊。

堯死了,三年的喪服完畢,舜避讓堯的兒子到南河的南邊去。
天下諸侯來朝見的,不到堯的兒子那裡去,而到舜那裡去;訴訟的人,不到堯的兒子那裡去,而到舜那裡去(可見當時堯舜禹都執行審判權);歌頌功德的,不歌頌堯的兒子,而歌頌大舜。所以說是『天意啊』。
經過這樣,舜纔回到帝都,登上天子的位置。如果堯死後,舜就住在堯的宮裡,逼走堯的兒子,這便成了篡位,而不是上天給他的了。
《尚書》《泰誓篇》說:『
上天的觀察是由我們人民的眼睛來觀察,上天的聽聞是由我們人民的耳朵來聽聞。』人民如此歸從於舜,可知那是上天給他的天下。」


  .

    
.
  禪讓給非皇家的人,其實是很困難的。 大禹很好,也禪讓。但禪讓制度還是終止了。
  孟子說:天子不能將天下給人,是上天給的。
.

堯的兒子丹朱不賢不肖,舜的兒子商均也不賢不肖,所以禪讓成功。
後來 禹禪讓給伯益,伯益輔佐禹時間太短。禹的兒子 啟 賢能,所以禪讓就停止了。天命如此。【需要好的 選舉制度,那比禪讓更可靠】

啓 承接王位是對的。  如果有人該登王位,卻避不登基,那是會闖出大禍的。
看聖經記載:基甸該登基卻不登基【士師記8:22】。甚至接掌王權四十多年,也不登基。他的眾子七十人,也學他的壞榜樣,不接王位不登基,輕看也破壞了 上帝所設定 登基 的次序順序。 結果王位被按照次序不該接王位的壞人 亞比米勒 拿去,他怕基甸的眾子來搶王位,就把他們都殺了。

《史記》‧《夏本紀》
十年,帝禹東巡狩,至于會稽而崩。以天下授益。三年之喪畢,益讓帝禹之子啟,而辟居箕山之陽。禹子啟賢,
天下屬意焉。及禹崩,雖授益,益之佐禹日淺,天下未洽。故諸侯皆去益而朝啟,曰:「吾君帝禹之子也」。於是啟遂即天子之位,是為夏后帝啟。

【參看 >>> 需要好的 選舉制度,那比禪讓更可靠 
  .
  .

 

.
 
.

.
  看 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盛世

      (1683 康熙平定三藩2年後,到1799嘉慶四年乾隆離世)

.
.

.
.
蒼天在上:康熙非長子卻八歲登基。因順治染天花,聽湯若望建議傳位給曾染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燁,即康熙。
康熙盛世 61 年是中國歷史上任期最長的天子。其帝璽上刻『
敬天勤民』就是上天的啟示。【註:好王要 敬天,以公義治理人民,而安居樂業】
▆撒下 23:3 以色列的 上帝、以色列的磐石、曉諭我說: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、敬畏 上帝執掌權柄
【註:好王要 敬天,以公義治理人民,而安居樂業】
▆撒下 23:4 他必像日出的晨光、如無雲的清晨、雨後的晴光、使地發生嫩草。
【註:(撒下23:3)就是好王的定義】【註:耶22:3~5。詩72:2~4】


康熙敬天,首先因皇帝是天之子,其統治是代天敷治,天命所歸。敬天是為了仰答眷命,得到上天庇佑
也表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。
( 康熙 敬天勤民 寶璽,檀香木質,異獸鈕,印面長寬俱10.15公分)
康熙勤民,勤民就是愛民,是因為民為邦本,是統治穩固的基礎。要關心民生,民間疾苦,同情民困,不為民累,這樣統治才能長治久安。

「敬天勤民」寶璽只有三個;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各刻一個 :(相同印紋,三次複刻,是歷史上獨有)
康熙
認為,敬天與勤民是合一的,天意即民意,敬天即是敬民意,敬天就要愛民。這是他堅持的治國方略,為政座右銘 (傳續到雍正乾隆)。因此,他用檀香木刻「敬天勤民」寶璽,絕非偶然,是有其深意。
雍正元年,
將康熙白玉交龍鈕上「萬機餘暇」字磨平,將檀香木璽「敬天勤民」字複刻其上。傳承康熙治國方略。
乾隆時期,將「敬天勤民」擴充為「敬天法祖勤政愛民」八字政綱,成為乾隆行政的重要指導。
乾隆十四年,乾隆將「敬天勤民」木璽複刻到青玉上,成青玉交龍鈕「敬天勤民」寶璽。
(9.6公分)

康熙認為,「敬天勤民」是實現
政治清明 的必要條件,是一個明君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。
康熙認為,人君「惟當敬天勤民,鞠躬盡瘁而已」,「君道在於愛民,此帝王之常經,祖宗之家法」。
康熙常以敬天勤民鞭策自己,表示「朕自御極以來,早夜孜孜,以敬天勤民為念,不敢少有逸豫」。

在敬天方面,康熙皇帝的態度非常虔誠,遇到大的自然災害,都能夠反躬自問,內省己過。特別強調齋戒虔禱,皇帝該參加的廟壇祭祀,都會親自去行禮,從不敢懈怠。

在勤民方面,康熙認為,君主是為百姓而設立的。「天生民而立之君,非特予以崇高富貴之具而已」。
康熙皇帝對自己勤政的記述:「朕撫御天下,每以民生為念,夙興夜寐,無時少懈也」。

乾隆時期,經過一百多年的和平富足,就生活奢糜,後期默許和珅等官吏貪汙,傳到嘉慶已國力日衰。
嘉慶感嘆說,大不法小不廉,吏治不清。1804鎮壓白蓮教,1810鴉片入北京。傳到道光,鴉片戰爭。

  .